首页 > 综合报道
学会举办2016大型综合学术年会
时间:2016/10/8 14:41:30 来源:中国船舶报
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主持工作的副理事长、中船第708所所长邢文华(编者:委托范佘明代表演讲)在报告中指出,传统的船型研发模式以船东的要求为设计输入,以规范的规定为限制条件,以交船的性能为设计目标,是一种被动的科研模式。当前,全球经济低迷,市场动量不足,航运市场的运量和运价逐年下跌,导致船东一方面减少新船的采购,另一方面对新船型的性能要求极高。为此,必须转变传统的科研模式,从技术跟随走向主动引领,通过扎实的基础研究和创新发展,开发出最优的船型,才能从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船东的信赖。他认为,实现科研模式的转变,需要做好“把握市场动态、关注船东利益、提升应对能力、打造品牌船型”四项重点工作。近年来,中船七0八所在全新的主动引领科研模式下,确定了“优化经典船型”和“开发全新船型”两种转型发展思路,精心打造VLCC和超大型集装箱船示范工程,开发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具有自身独特优势的绿色“双高”船型和海洋工程装备。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是全国造船行业唯一入选“国家创新企业百强工程试点”的单位,该公司董事长王琦在会上介绍了该试点工作的背景以及进展情况。他表示,外高桥造船公司将全面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建设海洋强国和造船强国,通过创新企业百强工程试点工作,以培养创新理念、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为主线,全面增强科技创新的驱动引领作用,打造创新型经济增长。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胡可一在报告中提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船舶工业目前面临着严重的发展问题,当务之急是要解决产能严重过剩、去产能压力大的问题。船舶工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以创新为导向,推进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消减过剩产能,推动产能升级,从而实现从要素驱动转变成为创新驱动的行业结构,提升整个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船舶配套产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我国船舶工业的综合竞争力,也是制约我国船舶工业做强的主要瓶颈。中船重工第704所副所长焦侬(编者:阎涛代表演讲)在报告中提出,应从基础技术、应用技术、产品技术三个层次上,不断推进技术创新。为此,一是要重视基础技术积累,夯实配套设备的设计、研制能力和水平;二是要深化应用技术研究,加快开展典型样机研制;三是要丰富产品技术系列,通过系列化、品牌化和高质量拓展,扩大市场占有率。
在船舶工业的供应侧结构性改革中,必须重视补短板,强基础。中船第708所主任范佘明认为,流体力学是船舶及海洋工程结构物研发的基础,至今还存在着许多基础共性问题需要解决,而相关基础理论和共性技术的研究难度大、周期长,必须久久为功、绵绵用力,才能取得有效的进展。他在报告中分析了我国船舶流体力学研究领域存在的若干短板,并提出了如何提升自主研发能力的措施。
会上,中国船舶工业经济与市场研究中心主任包张静对当前国际船舶与海工市场进行了分析。他提出,我国船舶工业要从加快推动海洋工程装备发展、以金融资源引导产业转型升级,明确行业规范条件以及提升核心配套能力等角度出发,加快推进供应侧结构性改革。
据了解,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自6月底以来,已分专业举办了9场,陆续收到论文100余篇。(王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