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诊”产能过剩: 经济界“雾霾”要治理
时间:2014/3/26 8:47:00 来源:中国船舶报 “造船业的实际产能到底是多少?化解产能严重过剩,不能掩饰,要面对现实。”3月8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在政协礼堂举行提案办理协商会,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的发言,言辞恳切,不留情面。
今年提案办理协商会的主题是“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积极化解产能过剩”。由此看出,“市场”和“政府”成为化解产能过剩的关键。除了提出“化解产能过剩”提案的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中央组织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环保部、工信部等十部委的相关负责人也悉数到场,共同为产能过剩问题会诊。
“产能过剩可以说是中国经济的顽疾,看了好多次大夫都没看好,反而越看越严重。”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病理专家韩启德说。包括船舶行业在内的产能过剩问题,被比喻成为中国经济的“顽疾”和“雾霾”,成为政协委员们两会期间关注的焦点之一。
全国政协在每年两会期间都选择一到两个重中之重的问题举行提案办理协商会,今年唯一的“会议名额”给了“化解产能过剩”。对此,全国政协常委、提案委员会主任孙淦表示:“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收到的提案中,有关化解产能过剩的提案立案将超过50件,化解产能过剩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对于船舶产能过剩的现状,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天津市委副主委孙太利在提案中指出,船舶行业产能利用率仅为75%,明显低于国际通常水平;台盟中央也在其党派提案中指出,船舶等行业受国际市场萎缩影响,过剩产能快速增长。
其实,在提案中船舶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颇显尴尬:说到国内五大产能过剩行业,“船舶”的名字总是跟在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的后面出现,可一旦分析现状、提出建议措施,却很少有专门给造船业开出的“药方”。
今年唯一一份可查的有关船舶产能过剩的提案,是农工党中央专门针对海工产业过剩提交的,案由为“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防止海工产业产能过剩”。提案在调研的基础上指出,近年来在海洋石油消费较高预期和造船业转型升级压力下,海工产业迎来黄金发展期,但保持强劲发展势头的同时,也出现了重蹈造船业产能过剩覆辙的迹象。该份提案特别关注行业信贷风险,指出海工产业扩张路线与2003~2009年船舶制造企业发展态势基本相似,若银行不加区别地盲目增加海工产业的授信规模,势必进一步助长企业盲目投入、产能剧增,助推买卖双方市场地位的加速转变,危及信贷资金安全。
“怎么样才能看好病?首先要找到真正的病因。”对船舶等行业产能过剩产生的原因,某些地方政府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成为政协委员们议论的焦点。
“产能过剩产生的原因虽然和我们的市场体系不完善、调节功能不健全、信用体制不完全有关系,但是,我们政府也没有发挥该发挥的好作用。该发挥的作用没有发挥,不该发挥的作用又做的过多、插手过多。”韩启德这样评价市场和政府在产能过剩中起到的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刘志彪也指出,正是各级政府就某一热点产业集中实施所谓“加速推进规划和支持政策”,“大力”提倡和鼓励出一系列包括造船在内的严重过剩产业。
政协委员们还提出了化解包括船舶在内的产能过剩的建议,其中特别强调了市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