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创新 先进技术引领新质未来——学会2025年大型综合学术年会暨第六届“辛一心船舶与海洋工程科技创新奖”颁奖大会召开
时间:2025/10/22 13:35:12 来源:中国船舶报10月20日,以“融合创新先进技术引领新质未来”为主题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2025年大型综合学术年会暨第六届“辛一心船舶与海洋工程科技创新奖”颁奖大会在上海科学会堂隆重召开。吴有生、金燕子、黄毅铭、刘张超、于洋5位船人被授予第六届“辛一心船舶与海洋工程科技创新奖”。
![]()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名誉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有生,上海市政协副主席、“辛一心船舶与海洋工程科技创新基金”理事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震,江苏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杨建新,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陈馨,上海科协学会学术部部长、二级巡视员潘祺,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理事长邢文华,副理事长肖文林、陈军、陈弓,秘书长冯学宝等领导和嘉宾,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会员代表出席会议,邢文华致开幕辞,大会由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副理事长高晓敏主持。
黄震在讲话中指出,为纪念和缅怀中国造船界一代宗师辛一心教授,奖励在船海领域科技创新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促进船海领域科学发展和人才的成长,2014年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筹备设立以辛一心教授命名的“辛一心船舶与海洋工程科技创新奖”,2015年隆重举行首届颁奖仪式。10年来,基金会成功开展了六届评选活动,共有32位科技工作者获此殊荣,其中包括6位中国工程院院士、5位船舶设计大师和一批活跃在船舶设计研发、建造应用和教学实验一线的科技功臣和青年英才。奖项在船海领域的影响力正在不断扩大和提升,对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励科技创新、树立先进人才典范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是第六届“辛一心奖”创立十周年。与会代表观看了“辛一心奖”宣传片。高晓敏宣读了学会批准授奖决定和第六届“辛一心奖”获奖人员名单,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有生获“终身成就奖”;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金燕子获“突出贡献奖”;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设计研究院院长助理黄毅铭、七一一所动力装置事业部副总经理(主持工作)刘张超、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江南研究院主任工程师于洋获“青年英才奖”。黄震为获得第六届“辛一心奖”终身成就奖的吴有生颁奖,邢文华和陈馨为获得第六届“辛一心奖”突出贡献奖的金燕子颁奖,陈军、陈弓和肖文林为获得第六届“辛一心奖”青年英才奖的黄毅铭、刘张超、于洋颁奖。刘张超代表获奖者发言。
2025年4月,江苏科技大学上海校友会申请加入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经学会第十五届理事会七次会议审议批准成立“江苏科技大学上海校友会会员代表处”。会上,在江苏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杨建新见证下,邢文华向江苏科技大学上海校友会常务副会长鲍波授予“江苏科技大学上海校友会会员代表处”牌匾。
在“弘扬科学家精神主题报告会”上,吴有生作了题为《船舶力学及深海及南海装备技术发展的若干关键问题》的主题报告,介绍了船舶与海洋装备力学若干重要领域发展现状、AI技术与船舶力学结合的前沿技术、深海装备技术发展、南海装备技术发展。吴有生指出,海洋装备是海洋科学研究、资源开发、安全保障的脊梁骨。南海是我国最重要的海域,不发展南海海洋经济,谈不上建设海洋强国。向海图强,以海洋装备支撑南海经济发展和岛礁维权是船海装备界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
在大型综合学术年会环节,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科技委主任胡可一作题为《AI能否成为数字化转型的新动力》的报告,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导黄鹤飞作了题为《钍基熔盐堆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的报告,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授严峻驰作了题为《离散优化问题人工智能方法》的报告,从不同专业领域诠释“融合创新 先进技术引领新质未来”主题内涵,展示船舶和海洋工程产业与学科发展、科技创新的前瞻学术研发水平,启迪先进技术如何提升传统行业发展。(来源:中国船舶报)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