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世界海事技术学术会议中国分场在线召开—智能、绿色、脱碳,最热门+大趋势
时间:2022/6/16 9:13:184月27日,2022年世界海事技术学术会议—中国分会场(WMTC2022-China Session)如期通过线上会议形式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船舶工程师、海洋工程师和其他船海学科的专业人士汇聚线上,共同研讨交流关于船舶设计建造规范规则、海洋航行和海洋环境等相关问题,分享新的想法和新的技术成果。
据悉,为期3天的WMTC2022已于4月26日在哥本哈根拉开帷幕。受WMTC2022组委会委托,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SSNAME)与丹麦王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合作举办同期的中国分会场。以“船舶建造技术”为专题,中国分会场共设置了“主题报告场”以及2个学术交流会场,与会嘉宾围绕“智能制造”“智能船舶设计”“绿色技术”和“脱碳”共4个专业方向展开交流研讨。
WMTC轮值主席、SSNAME理事长邢文华与丹麦王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总领事Jakob Linulf分别在致辞中表示,当前,全球造船业和航运业正加速朝着安全、绿色、智能转型发展,与之相适应的世界海事技术方兴未艾。同时,在全球脱碳进程中,造船业和航运业扮演着十分关键的角色。他们表示,希望业界各方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充分借助WMTC等学术交流和研讨平台,进一步促进跨地域、跨领域的合作,共同促进世界海事技术的进步。
“主题报告场”由世界海事技术大会执行主席、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国际交流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吴嘉蒙先生主持,在“主题报告场”,围绕智能航运以及相应的海事技术的低碳化和数字化,4位与会嘉宾带来了主旨演讲,分享各自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就下一阶段工作进行交流与展望。
其中,国际标准化组织船舶与海洋技术委员会(ISO/TC8)主席、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李彦庆从国际标准制定的角度,分享了关于智能航运的一些看法。他表示,智能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它涉及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也与多年形成的现有管理体系和商业规范密切相关。通过分享智能船舶/航运在技术、工业保护和国际标准之间的协作方式,他认为,智能航运的国际标准制定其实还需要更多广泛且普遍的商业实践,需进一步推动其与技术创新的互动发展,以迎接未来的机遇和挑战。
丹麦王国驻上海总领事馆科技创业中心主任Martin Rune Hoxer重点围绕储能与电力多元转换(Power-to-X)方案对于实现碳减排的重要性,分享了丹麦在加速Power-to-X战略上的计划部署及研究成果,同时也为全球减碳提供了一个重要参考。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科技委主任胡可一通过船海工业的创新和转型、基于数字模型的设计流程革新、单一数据源带来的挑战、数字化转型推动流程革新等内容,重点讨论了当前造船业面临的挑战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同时,他还介绍了造船流程中的编码、三维数字模型、船舶用工业软件等内容,提出自行开发适合船舶设计特点的应用软件迫在眉睫。
马士基(中国)有限公司总裁Jens Eskelund主要介绍了马士基当前的脱碳技术及最新成果,并分享了该公司1月发布的全面气候战略。该战略提出,到2030年,企业海洋领域碳强度降低50%、终端领域绝对减少70%的温室气体排放等;到2040年,整个企业实现净零排放。同时,他还从推动新燃料创新、设计和建造碳中和船舶、开发碳中和产品、推动设立立法框架等四方面对中欧协作加快航运业脱碳进程提出建议与希望。
当日下午,2个学术交流会场同时进行,来自丹麦王国大使馆、中国船级社、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成员单位、招商局邮轮研究院,以及上海海事大学等单位的代表,分别围绕“智能制造+智能船舶设计”与“绿色技术+脱碳”两大主题展开交流与探讨,并回答了线上观众提问。会议分别由英国劳氏船级社北亚区新造船经理Robert TUSTIN先生和中船集团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王刚毅先生主持。与会嘉宾纷纷表示,“智能制造”“智能船舶设计”“绿色技术”和“脱碳”是当前造船业与航运业最热门的研究方向,也是行业发展大趋势。当前,国际局势波动较大,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也依旧严峻,业界各方要有信心和决心共克时艰,持续通过强有力的国际合作和知识交流,为促进造船业和航运业的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助力实现造船业与航运业的智能化、脱碳化和数字化。
来源:中国船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