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长三角地区船舶工业发展论坛”在沪成功举办
时间:2017/12/18 9:31:25 来源:学工委
近日,由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江苏省造船工程学会和浙江省造船工程学会联合主办的“第十三届长三角地区船舶工业发展论坛”在上海科学会堂海洋能厅成功举办。这是第十四届长三角科技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长三角地区造船界高层次、综合性学术盛会,本届论坛主题为“科技引领,协同创新,率先做强”。会议由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理事缪国平、范佘明共同主持。共有近180名来自长三角地区的各大船舶企业、船舶设计研究院所、相关大学的专家、学者及科技人员出席了会议。本届论坛还特别邀请了来沪出席“第二届辽沪粤学会总工程师论坛”的辽宁、广东两省造船工程学会的30多位代表参加会议。
论坛举行了简短的开幕式,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理事长邢文华、江苏省造船工程学会理事长童小田、浙江省造船工程学会理事长郑惠明分别向大会作致辞。他们一致表示,长三角地区是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主要制造基地,是建设海洋强国和造船强国的主力军。要认真组织和动员长三角地区船舶科技人员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三地互动、协同发展、率先做强长三角地区船舶工业建言献策,引领和推动我国船舶工业率先成为最具全球竞争力的产业。
论坛特别邀请了上海市国防科技工业办公室副主任伍继宏作题为“创新引领、转型升级、做强上海船舶工业”的主题报告,介绍做强上海船舶工业的发展思路和主要措施。当前,上海市正在积极筹备国家级深远海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快推进豪华邮轮产业经济发展,打造船舶海洋动力研发平台,推进实施智能制造,致力在国内率先建成技术领先、结构优化、军民融合、绿色发展的现代船舶工业体系,建设国内综合实力最强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船舶海工产业龙头基地。
论坛还邀请了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包张静作题为“科技引领,协同创新,率先做强长三角船舶工业”的主题报告。在分析了国际船舶市场形势后提出,长三角地区船舶工业不仅具有区位优势,而且拥有雄厚实力,在高端海洋装备领域的领先优势十分突出,一直主导并引领中国造船业的发展,具备率先做强的条件。他建议,长三角地区船舶工业要客观对待困难,正确认识和理解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切实解决影响做强的瓶颈和短板问题,着力提高科技创新引领力,着力化解过剩产能,着力发展先进高效制造模式,着力构筑中国船舶制造品牌,着力扶植培育优强企业,着力提高融合和开放水平,必将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最强的船舶工业集聚区。
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军作了题为“科技创新引领市场新需求 高端制造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特邀报告。他从2017年5月15日,一艘全新化学品运输船在沪东中华船坞基地下水,并被命名为“斯多而特?坚韧”号谈起,认为近年来受全球航运市场低迷影响,造船业举步维艰,“坚韧”恰如其分地反映了造船业的品性,沪东中华在过去五年的调整周期中以三大重点船型为突破,实施高端装备制造战略,从被誉为“皇冠明珠”的LNG船起步,又自主研发了全球独一无二的双相不锈钢化学品船和集装箱滚装混合的“集滚船”。三大拳头产品给沪东中华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中带来差异化优势。依靠科技创新,主动引领市场需求,走出一条科技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
江苏科技大学船舶产业综合研究所所长陶永红作了题为“邮轮产业链及我国邮轮产业政策与思考”的特邀报告。船舶行业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在结构调整、增速换挡、政策转型三期叠加的背景下,预计未来较长一段时期,我国造船完工量将在3500-5000万载重吨之间波动,江苏造船业将占全国三分之一左右。从“大船舶”产业内涵和范畴而言,邮轮是大船舶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三五”期间我国邮轮产业发展将持续升温,邮轮的设计、制造、装潢、舾装、物流和管理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在介绍邮轮产业链构成环节后,重点分析了邮轮设计和建造的特点、产业发展现状,并对我国邮轮产业政策进行了梳理和思考,认为随着世界邮轮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我国邮轮市场的迅猛发展,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出台的系列支持政策基本涵盖了邮轮设计制造、邮轮经营、港口码头、旅游服务等邮轮全产业链,这必将推动我国邮轮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浙江海洋大学李德堂教授在会上发表了题为“恶劣环境下波浪能安全可靠转化利用与发电技术”的特邀报告。针对海洋环境的复杂性和波浪运动的无规律性,通过技术创新和攻关,成功研制了自升式波浪发电平台,突破了波浪发电领域的多项重大关键技术瓶颈,经过实验室、海上实地试验验证,在各种恶劣海况下,实现了电力负荷平衡稳定连续的输出,达到了预期目标。该成果的应用将推动世界海洋能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
本届论坛上,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的“船舶设计大师”周国平、江苏科技大学姚寿广教授、浙江海洋大学张兆德教授也分别作了专题报告,介绍了各自单位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最新成果。另有41位科研人员就各自研究领域的新发现、新技术和新成果作了书面交流。
本届论坛上,与会人员认真听取了演讲嘉宾们的精彩报告,三地造船学会的代表和相关企业技术负责人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切磋。会议主持人上海交通大学缪国平教授在最后的总结中认为:本届论坛是在十九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召开的,无论是三地学会理事长的致辞,还是主管领导的主题报告,以及各位专家的专题报告,都完美地体现了本届论坛的主题:“科技引领、协同发展、率先做强”,体现了新时代造船人立足船舶工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和所付出的的努力和贡献。冀望通过本次论坛,使行业内的专家、学者及广大会员更多地关注和更积极地实践“科技引领、协同发展、率先做强”,推动“发展海洋经济,建设造船强国”的进程。
本届“长三角地区船舶工业发展论坛”由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承办,推荐并录用了来自上海地区的24篇学术论文。会议共收到来自三地会员49篇学术论文,汇编成《第十三届长三角地区船舶工业发展论坛论文集》,受到大家热烈追捧和欢迎。与会代表纷纷表示,专家们的精彩演讲使大家明确目标、坚定信心、拓展视野、开阔思路,期待今后每年的长三角地区船舶工业发展论坛越办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