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辽沪粤总工程师论坛在广东成功举办
时间:2020/9/28 15:59:44 来源:学工部
本次云开讲论坛以“智能船舶技术发展”为主题,聚焦智能船舶研发建造热潮,围绕现代信息技术、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的最新研究动态及其发展趋势展开学术研讨。近十年来,世界各主要造船国家纷纷开始研发具有智能应用平台、自主航行系统、远程控制系统以及相关功能的智能船舶。中国发展智能船舶的步伐与世界主要造船强国基本保持同步。2018年底工信部等三部门联合发布了《智能船舶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1年)》,要求全面强化顶层设计、突破关键智能技术、推动船用设备智能化升级;2019年交通运输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了《智能航运发展指导意见》,提出以2025、2035和2050年为3个时间节点,逐步形成以充分智能化为特征的新业态,逐步形成高质量智能航运体系;2015、2018和2020年,中国船级社分别发布了智能船舶相关技术规范。在各方面顶层政策和技术规范的驱动下,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飞速发展,融合了感知、分析、决策和控制能力的智能船舶将成为近年及未来船舶工业和航运技术发展的重点。
过去几年,中国在智能船舶研究、设计、建造和应用上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与欧洲以短途运输船作为自主航运试验船型不同的是,中国在智能船舶领域的探索主要向大型远洋运输船舶拓展。2018年11月、2019年3月,上海外高桥造船先后交付了40万DWT级智能超大型矿砂船“明远”号和“明卓”号;2019年5月13500标箱全球首艘智能集装箱船“荷花”号在沪东中华造船交付;2019年6月和8月,大船集团先后交付30.8万DWT级智能超大型油轮(VLCC)“凯征”号和“新海辽”号。作为“智能船舶1.0”专项首艘示范船,“明远”号矿砂船已实现辅助自动驾驶、能效管理、设备运维、船岸一体通信、货物液化监测等5大智能模块功能。智能油轮“凯征”号不但能自动感知和获得油轮自身、海洋环境、物流、港口等方面的信息和数据,且在油轮航行、管理、维护保养、货物运输等方面实现智能化运行。“荷花”号集装箱船是我国第一个智能船舶重大专项,也是全球第一艘同时取得中国船级社i-ship(N,M,E,I)船级符号和英国劳氏船级社Smart Ship符合性证书的大型集装箱船。率先提出了“1+N”智能应用体系框架,除具有智能机舱、智能能效、智能航行和船岸联控等功能外,在运营过程中生成的海量数据资源,经信息共享和价值挖掘,打通了航运企业上下游的数据链路,提供协同应用和增值服务,有利于智能航运体系的构建。
“第五届辽沪粤总工程师论坛”邀请了大连船舶重工集团副总工程师兼设计研究院院长姜福茂,上海船舶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王刚毅,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林洪山和中国船级社上海规范所所长陈实等专家学者,围绕智能船舶从多角度、多维度作精彩的学术报告。
本次云论坛由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广东造船工程学会学术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王毅主持,来自辽宁、上海和广东等地的众多业界科技工作者参加了本次云论坛。